SERVICE PHONE
363050.com发布时间:2025-11-11 21:22:03 点击量:
立交桥下不再是灰暗的“被遗忘角落”,而是变身色彩斑斓的儿童乐园;地铁站前曾经的拥堵乱象被整齐的停车区取代;闲置的空地崛起为低空经济起飞场……武汉正用一场场“微改造”重塑城市温度。
当城市发展从宏大叙事转向精细治理,那些被遗忘的街角、闲置的空地、拥堵的站前,正成为武汉城管践行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生动现场。
近年来,武汉市以“四线一口”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,将治理的“绣花功夫”下沉至小微空间,用一场场“微改造”“精提升”,激活城市“边角料”。
从桥下空间到架空层,从地铁站前到校园门口,这些曾经的城市“边角料”正被点化为彰显城市温度、提升生活品质的“金角银边”。
江岸区黄浦大街立交桥下,经过科学规划与创新设计,这里已蜕变为集生态、功能与人文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。360度智能监控、防滑透水步道及风雨连廊,让护学空间安全升级。“护学驿站”中的应急物资、休憩座椅及图书角,更是护航师生每日通勤。“以前桥下阴暗杂乱,我们都绕道走。现在每天接送孩子都会在这里休息片刻,安全又舒适。”一位正在等候孩子的家长说。
改造后的智慧停车场,整合了零散地块,新增车位140余个,并接入“武汉停车”App实现无感支付,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及游客停车难题。
利用桥下开阔空间打造的文创市集,引入了本地手作、艺术展览及便民服务,为市民提供休闲社交新场景,也激活了城市烟火气。通过功能复合与品质提升,曾经的“灰色地带”不再是城市的“边角料”,而是成为缝合城市碎片、链接市民生活的活力纽带。
在江汉区常青街,一片曾经的工棚荒地,如今变成了充满“多巴胺色彩”的远洋鲸奇儿童友好公园。
550米蓝色环形跑道如海浪串联全园,中心白色鲸鱼造型的趣玩区、滑板乐园、“鲸奇篮球”区域,满足了3至12岁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玩乐需求。“我每周都带孩子来这儿,他玩得开心,我也能认识不少邻居家长。”带着3岁儿子前来游玩的刘女士笑着说。
公园改造秉持“无障碍、通透、适合亲子”理念,设置高低洗手台、室内书吧,将儿童游乐区与林荫休憩设施、老人活动区等统筹布局,兼顾儿童安全与全龄友好。
在武昌区徐家棚街武车社区,西斯莱小区的架空层经历了从电动车乱停乱放到居民“开心乐园”的蝶变。在居民主动提出诉求后,街道与社区广泛征求意见,形成了架空层“半径空间”改造方案。改造后的架空层内,乒乓球厅、图书角、健身区、棋牌间一应俱全。如今,这处600平方米的“半径空间”,正以居民需求为圆心,延伸出邻里互动、情感交融的社区生活圈。
地铁口曾是城市治理的痛点。在东西湖区金山大道二雅路地铁站,曾经电动车、共享单车围堵站口、“见缝插针”的景象已不复存在。通过地面硬化、科学划定停车区,这里新增了500多个电动车位。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推行“分区管理”:白色框为居民电动车“长停区”,黄、永利皇宫官网,永利皇宫赌场,永利皇宫娱乐城,永利皇宫注册,永利皇宫,永利皇宫app,永利皇宫发财车,永利赌场,永利集团,永利娱乐城,永利娱乐场,永利澳门,永利博彩,澳门永利皇宫博彩官网,网上澳门彩官网,澳门永利蓝色框对应不同品牌共享单车。“现在出地铁站,道路畅通,心情都变好了。”每天乘坐地铁通勤的市民张先生感慨道。
在武汉经开区,地铁体育中心站D出入口毗邻市民服务中心、江汉大学与万达商圈核心地带,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,非机动车停放问题长期困扰市民。
为疏通城市毛细血管、降低安全风险,经开区城管部门迅速调整规划,仅用3个月时间,一座集停车、充电功能于一体的电动车停车场便投入使用。该停车场设有173个停车位、140个智能充电接口,并配套防水雨棚、消防设施,有效解决了电动车停车充电问题,使地铁口的“堵心”成为“舒心”。
同样的“梗阻”也出现在校园门前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三里坡东校区南侧,一处公园绿地悄然变身为学生专用接送点。
曾经每到上下学,校区门前的高龙路都堵得水泄不通,接送车辆、通勤车流叠加,占道停车、非机动车逆行等现象频发,不仅拥堵严重,更存在安全隐患。
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汉阳区城管、交警等多部门联动,利用校园旁公园绿地开辟出一条110米的防滑步道,成为学生放学专用通道,实现了人车分流。“再也不用和机动车抢道了,安全又省心!”家长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治理的成效。
汉阳区通过“小微改造、精细治理”,利用现有公园绿地资源,不新增建设用地,便巧妙化解了长期存在的拥堵难题。
在洪山区武金堤路与杨泗港快速通道交会处,曾空置杂乱的小微地块,如今变身武汉城投低空经济产业示范项目。为提升土地效能,洪山区与武汉城投联动推进环境整治,依托武汉市低空经济发展战略,该地块被规划为低空经济产业试点项目,其中20亩土地用于建设白沙滨江飞行营地。
目前,飞行营地项目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,并开展无人机驾驶员CAAC执照的培训,首期开班就有22名学员参与。
除此之外,项目还计划闭环布局低空城市政务、物流、研学、文旅四类场景,构建“15分钟低空应用生活圈”,同时试点无人机防溺水监测等城市治理应用,让前沿科技在小微空间扎根。
江岸区金桥大道与石桥一路交会处,一座“地下净水厂站+地上体育公园”的复合空间成为市民健身好去处。地上是老人健步、孩子奔跑、青年打球的金桥体育公园,公园内不仅拥有无动力乐园、多种球类场地,更引入了单方位体测亭、智能竞赛车等一批“科技感”十足的健身设备,日均接待市民超千人次。地下则是一座大型净水厂,每日可处理10万吨水,可用于绿化灌溉和生态补水。
“完全没想到脚下竟然是净水厂,这里空气清新,设施先进,我几乎每天都来锻炼。”住在附近的退休教师陈大爷表示。通过“地下厂站+地上公园”的创新模式,金桥体育公园实现了高密度城区的空间复合利用:地下,清流涌动,碧波润城;地上,市民漫步游玩,运动健身。
成功打破传统污水处理厂的“邻避”效应,转变为深受群众欢迎的“邻利”工程。
东西湖区在整治地铁口时,构建起“政府监管+企业履责+公众参与”的共治网。环卫工人在保洁之余参与车辆规整,由单车企业给予补贴;大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超600小时,获得社会实践学分。
在硚口区荣华街道,一幅长达10米的美食主题墙绘突然“出圈”,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受街道邀请,68岁的退休教师易小阳用画笔为老街注入了全新的活力。他的120多幅墙绘,将市井烟火、老街风情、身边人物定格于墙面,不仅美化了环境,更巧妙化解了“牛皮癣”、垃圾堆放等治理难题。“我画的都是街坊邻居,大家看得亲切,也更爱惜环境了。”易小阳说。
当艺术浸润街巷,居民、商家成为画中主角,城市管理便不再是冷硬的规训,而成为一场温暖人心的共同创作。
截至目前,武汉市集中整治城市小微空间103处、面积约207万平方米,其中建设绿化63万平方米,建设运动场馆80余个、铺设健身步道6600余米,增设停车位4800余个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市民可观、可感、可享的生活品质提升。当城市治理的“绣花功”穿透每处角落,那些曾被遗忘的“边角料”终被点化为“金角银边”,编织出武汉更具温度、更富活力的城市图景。
